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談閱讀

photo by Ruslan Valeev on Unsplash

本人從農村出來的,在我們那裡,我很早就「沒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叫我「大學生」。這個稱呼,從我上中學時就有了,因為那時我成績不錯,上個大學綽綽有餘,對於一個不常出大學生的農村,被「重點關注」很正常。

這個稱呼伴隨了我很多年,以至於我每次回家,遇到鄰里打招呼時,他們幾乎都以「大學生回來了啊」此類作為開頭,在我去幫忙農活的時候,他們則笑著對我說「大學生也來做這個啊」……

早期我對這個稱呼很是尷尬,最後變得厭煩至極,因為我知道這個稱呼的背後大多是諷刺。我曾想過反擊,但我的性格以及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反擊並沒有任何用。

多年後,或許是他們眼裡的大學生成年成熟了,或許他們得到了一些實質的幫助,或許他們意識到無法再對誠意之人報以嘲諷之心,我重新「獲得了」名字。

回過頭來看,這段經歷對我傷害挺大的。我從小便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家中存書不多,幾歲時就被我翻完了,去別人家看到書時會沉迷其中而忘了吃飯,也做過為了借書而把家裡的花草搬去換書此等糗事,因此被責罵的次數不在少數。懂事後,來自身邊人的嘲諷,讓我不敢在公開場合拿書來讀,甚至刻意回避讀書這種行為,為此我丟失了許多汲取知識的機會。

據我觀察,患我這樣在病 —— 公開場合礙於面子而回避讀書 —— 的人似乎還不少。他們未必是因為來自鄰里間的眼光,可能是來自身邊人的眼光。這種眼光的背後,潛意識裡認為,讀書 = 書呆子,認為那些離開了學校還在認真讀書的人,不是在裝逼就是在擺人設。以至於有些人有心讀書而不敢,何其荒謬啊!

這種影響與我而言是深遠而持續的。即使上了大學,暫時擺脫了那樣的環境,還依舊無法完全釋懷。隨著工作之後,心智愈發成熟,自己把控的時間越來越多,我才逐漸撿回這遺失的愛好。

我的閱讀量,大多數是在工作之後積累下來的,因為閱讀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如吃飯喝水。我沒有再刻意回避,也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相反,還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吃飯期間的開場白不再是生活琐事,而是逐漸被「最近讀了什麼有趣的書」所替代。

回過頭來看,促成這樣的局面,除了人們對讀書的誤解,也少不了偽讀書者的誤導,他們的牆壁遍布書架,他們的書桌堆滿書籍,然而走近一看,卻未曾拆開一本書的塑封;他們在社交平台侃侃而談,對經典如數家珍,卻未曾讀進書中,領略作者的精神。書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裝點自己的商品,他們暗示讀書只是少部分人的消遣,借以裝扮自己的人設。

閱讀,一件平常不過的行為,被他們的行為所污名化。伴隨而來的是,閱讀被冷嘲熱諷,好書被束之高閣

什麼時候,在地鐵上、在公園、在任何公開的場合掏出一本書時,不再投來異樣的眼光,閱讀才是真正的走進普通民眾,才是所謂的閱讀革命。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