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三和大神

近期在看關於「三和大神」的主題,所謂三和大神,就是深圳龍華三和市場一群青年的稱號。

雖然這一群體默默無聞,但是一些關於他們的傳說卻是聲名在外:「提桶跑路」「幹一天玩三天……

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態度,仿佛已經看破紅塵,只管今天,不想明天。

懷著對這一群體的好奇,我查看了一些資料,包括文字類的紀實報告,以及更加直觀的紀錄片,試圖去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以及這一社會現象的形成原因。

以下是看的一些資料。

一、《豈不懷歸 —— 三和青年調查》#

◎ 豈不懷歸

這本書是一個社會學學者潛入三和市場,與當地的青年們同吃同住,真實體驗了三和的環境,最後以白描的手法試圖還原「三和大神」們的真實面貌。

書很薄,一口氣看下來也就兩三個小時,基本是從三和青年的衣食住行展開來講。

在這裡,你可以四塊錢吃一碗麵,兩塊錢一大瓶水,十五塊錢一個床位解決睡覺問題,一天下來的生活成本不到五十塊。

他們往往喜歡做日結的工作,所謂日結,就是當天做當天給錢,可以去做快遞、工地、保安,一天也就一百出頭,扣除車費、吃飯喝水等開銷,實際到手甚至不足百元。

得益於當地的低物價,只要「省著花」,基本可以做一休三

書中有幾個點我印象很深,一個是解決他們衣服日用品的兩個老太婆的攤位,俗稱「有衣褲」,價格低至幾塊錢。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為她們的商品幾乎都是二手的。

而這些二手商品的來源,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有從一些三個青年偷取的衣物進行低價回收的;有從環衛工那裡回收的…… 之所以會源源不斷供貨,是因為三和青年一般不洗衣服,穿到實在穿不下去了就扔掉;或者一天下來滿身汗臭,也會直接去花個十來塊錢買件新衣服。

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三和青年形成的特色語言風格:掛逼叼毛

掛逼這個詞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適用很多地方。例如描述一個人的狀態:濒臨沒錢時,稱作這個人掛逼了;便宜的物品,稱作掛逼水、掛逼面。似乎所有的事物在即將完蛋或者無比便宜的狀態下,都能用掛逼來形容。

叼毛這個詞,其實沒有太多罵人的含義在裡面,更多的是一種習慣甚至自嘲。由於當地人口流動很頻繁,彼此之間大多記不清名字,只能用這麼個口語來表達稱謂。例如某某中大獎了,就會有大神冒出來:那個叼毛踩到狗屎運了。

更多關於三和青年的情況,可以去閱讀下這本書。裡面除了描述他們的生活狀態,也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可惜的是,沒有太深入和全面,以至於不夠深刻。

二、《人在三和》#

◎《人在三和》

這部紀錄片主要跟蹤拍攝一個當地青年的日常生活,真實反映三和大神的境況。

片中也提到了當地很有名的掛逼面館,老闆是個善良的人,九年不漲價,可惜在片尾他也要離開三和這個地方了。

紀錄片不同於書籍,它更真實,也更立體。反觀《豈不懷歸》,書中大量引用了他人的說辭和臆想,失去了不少真實性。

兩者結合來看,可以比較全面地認識到在深圳日進鬥金的世界裡,還存在這麼一個角落,真實而心酸,不得不讓人唏噓。

形成這麼一個群體,背後的原因是必定是複雜的。

從這本書以及紀錄片來看,那裡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利益:較為弱勢的三和青年、強勢的中介、強勢的用人單位。不管是哪一方,都是促成這類現象的原因。

他們頹廢變成底層廉價勞動力,固然有自身的原因,有當地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少不了來自頂端的壓榨,監管不力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

看完之後,你很難想象這麼一個群體,吃著白菜拌飯、睡著垃圾如山的床位、一整天勞累下來只賺幾十塊錢。他們沒有目標,沒有鬥志,混吃等死,但卻活得瀟灑自在,口口聲聲說著寧願做一休三,無拘無束,也不願意去工廠接受剝削。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