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加班有點多,沒什麼時間讀書,仅读了兩本。
不過,轉念一想,讀多少本其實都沒啥,因為閱讀不是目標,不是上學時老師給你定的作業,所以不用強迫自己非要讀多少。
當然,這可能是我的藉口,終究還是懈怠了。
《白痴》#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1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聖母有時候無法拯救他人,尤其是聰明、自卑又高傲的人,聖母的救贖反而會害了他們。
貼兩則閱讀過程的讀記:
一、
讀完了《白痴》,榮如德譯本,陸陸續續讀了將近二十小時,從上個月到這個月。
這本書整體給我的感覺,沒有《罪與罰》來得強烈。裡面的梅詩金公爵,聖母般的人物,至善至美,他希望救贖的兩個人 —— 出身低微,聰明,高傲,美麗的娜斯塔霞,以及陷入娜斯塔霞的羅果仁,最終都沒有救贖成功,甚至促使了兩人的滅亡。
娜斯塔霞渴望擺脫「低贱」的身份,當善良而沒有任何歧視的公爵出現時,仿佛一道光照向她,但她的高傲與自卑,又讓她無法真正接受公爵 —— 似乎,她是怕玷污了公爵的名聲。
於是,娜斯塔霞在公爵、羅果仁之間反復掙扎。為了擺脫自己的「低贱」,選擇與一掷千金的羅果仁結婚,但又在結婚時逃跑;最後,她意識到所愛之人是公爵,同時,公爵為了救贖陷入「癲狂」的她,選擇與她結婚。然而,她又選擇在結婚的當天與羅果仁逃走……
當公爵尋到羅果仁家,在羅果仁暗黑的屋子裡,看到床上冰冷的娜斯塔霞,聽著羅果仁是如何用尖刀刺進她的胸口,他是如此的冷靜,仿佛早已知悉了這一結果。他又重新變成了白痴。
二、
從某種意義上說,娜斯塔霞和金庸筆下的周芷若有許多相似之處。類似的出身,同樣渴望身份認同,明教教主張無忌之於周芷若,如同公爵梅詩金之於娜斯塔霞。
不同的是,周芷若為了成為教主夫人不擇手段,而娜斯塔霞則在高貴與自卑裡反復掙扎,變成他人眼中的「瘋子」。
她們倆其實都沒有獲得真正的愛,張無忌對周芷若更多的是感激和敬畏,公爵對娜斯塔霞則是憐憫。
本書有個情節印象深刻,那就是阿格拉雅發起的那場對決 —— 娜斯塔霞讓公爵選擇走向她或者阿格拉雅 —— 阿格拉雅是娜斯塔霞渴望的另一面,她出生於將軍之家,美麗,聰明,善良。
公爵的猶豫,讓已經與他訂婚的阿格拉雅臉面盡失,她捂著臉奪門而出。
這一幕讓我想起我非常喜歡的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向湯姆攤牌與黛西的感情,而黛西不敢踏出這一步,最後她也是奪門而出。
公爵想要救贖娜斯塔霞的心讓他產生了猶豫,黛西不願捨棄上流社會的地位讓她不敢直面湯姆的逼問。發出對決的人,阿格拉雅,蓋茨比,最後都沒能勝利。
《紐約客》#
《紐約客》:白先勇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0。雖說是《台北人》兄弟篇,但質量遠不如《台北人》。全書只有六篇,創作時間跨度長達四十年,連作者也表達「拖了」幾十年,屬實是不夠上心。只有第一篇《謫仙記》讓我覺得才華在線,可能是這篇也創作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