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讀記|二〇二五・六和七:黑澤明、陳虻、投資等

image

前言#

這段時間看了好多黑澤明的電影,以及日本的劍戟片:

✅ 《七武士》(黑澤明 1954)
✅ 《羅生門》(黑澤明 1950)
✅ 《用心棒》(黑澤明 1961)
✅ 《椿三十郎》(黑澤明 1962)
✅ 《生之欲》(黑澤明 1952)
✅ 《雨停了》(小泉堯史導演 黑澤明編劇 1999)
✅ 《切腹》(小林正樹 1962)
✅ 《大菩薩嶺》(岡本喜八 1966)

其中,最喜歡的幾部是《七武士》《切腹》《生之欲》,嚴格來說,相比《七武士》,我會更喜歡《切腹》。前者場景宏大,劇情緊湊,雅俗共賞;後者主題嚴肅,引人深思,攝影極美。

而演員方面,一開始很喜歡三船敏郎,看了幾部仲代達矢之後,更喜歡仲代了,演啥像啥,可塑性極強,和梁家輝一樣。


《雨停了》#

《雨停了》:山本周五郎 / 2024. 黑澤明的劇本遺作,講述了一個劍術精湛、仁慈謙遜的武士,備受階級排斥,鬱鬱不得志,但最終獲得了枕邊人的理解與支持。故事起於連綿的雨季,苦悶如同武士的內心,雨停了,天氣放晴,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如同武士的心境。同名電影,是黑澤明的副導演拍的,也很不錯。

《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黑澤明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4. 這是一本黑澤明的自傳,名字很有特點,源於日本民間的一個故事,是一種自謙的說法,說蛤蟆在鏡子前看到醜陋的自己,嚇出了一身油。自傳沒寫完,只寫到《羅生門》,因為黑澤明覺得,自己的自傳也會陷入「羅生門」—— 每個人的講述中都避免不了美化自己。所以就此止筆。

《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仲代達矢訪談錄》#

《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仲代達矢訪談錄》:春日太一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 仲代進入演員行業頗為湊巧,有點像梁朝偉,長得太帥而被選中。書中記錄了很多電影、導演的逸事,讀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切腹》裡小林導演要求用的是真刀真劍,那一場疾風勁草的對決,讓人印象深刻。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徐泓 / 陳虻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5. 陳虻是一個有理想、有思考、有才華的電視人,作為央視的「體制人」,他是少有的從老百姓角度出發,提出「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人,四十多歲英年早逝,實在是可惜。否則,他可能創造出更大的成就,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 —— 抑鬱。

《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史鐵生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2017. 是挺碎的,適合閒時讀讀,偶有收穫。從個人的病,談到愛與性,那個時候的文人,好像都或多或少對性方面做了不少探討,比如王小波夫婦,那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年代。

《中國農民調查》#

《中國農民調查》:陳桂棣 / 春桃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這本書經歷了被禁、解禁、再次被禁,目前還是無詞條的狀態,大概是裡面涉及了不少真實官員的黑暗歷史,拿不上台面吧。本書前半部分的案例觸目驚心,但後面就有點拖沓了。作者的心態很微妙,一方面很同情農民的遭遇,另一方面又對黨國寄予厚望,甚至一次次歌頌,那麼,農民悲苦的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底下的人操作出了問題嗎?我有點凌亂。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埃德溫・勒菲弗 /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2017. 名聲在外,但於我而言,收穫不大。主人公無疑是厲害人物,但這本回憶錄太像流水帳了,大部分是「我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情」、我成功了、我破產了…… 啟發不多。

《投資最重要的事》#

《投資最重要的事》:霍華德・馬克思 / 中信出版社 / 2015. 這本書講的是價值投資那些內容,算是強化了這些觀念。控制風險永遠是第一位,最大的風險就是丟掉本金。持續正確是不現實的,我們要做的是減少失誤,尤其是重大失誤,就像打球一樣,最後贏的不一定是技術最強的,減少失誤會讓我們走得更遠。

《聰明的投資者》#

《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2016. 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的書,也許是久浸其中(指各種價值投資的觀點攝入),本書讀起來已經沒有那種「哦!有道理」的感覺了。最重要的是第二十章,找到「安全邊際」,也可以理解為那句流傳很廣的巴菲特名言: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外的東西,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去碰,這就確保了基本的安全 —— 而這,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