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读记|二〇二五・六和七:黑泽明、陈虻、投资等

image

前言#

这段时间看了好多黑泽明的电影,以及日本的剑戟片:

✅ 《七武士》(黑泽明 1954)
✅ 《罗生门》(黑泽明 1950)
✅ 《用心棒》(黑泽明 1961)
✅ 《椿三十郎》(黑泽明 1962)
✅ 《生之欲》(黑泽明 1952)
✅ 《雨停了》(小泉尧史导演 黑泽明编剧 1999)
✅ 《切腹》(小林正树 1962)
✅ 《大菩萨岭》(冈本喜八 1966)

其中,最喜欢的几部是《七武士》《切腹》《生之欲》,严格来说,相比《七武士》,我会更喜欢《切腹》。前者场景宏大,剧情紧凑,雅俗共赏;后者主题严肃,引人深思,摄影极美。

而演员方面,一开始很喜欢三船敏郎,看了几部仲代达矢之后,更喜欢仲代了,演啥像啥,可塑性极强,和梁家辉一样。


《雨停了》#

《雨停了》:山本周五郎 / 2024. 黑泽明的剧本遗作,讲述了一个剑术精湛、仁慈谦逊的武士,备受阶级排斥,郁郁不得志,但最终获得了枕边人的理解与支持。故事起于连绵的雨季,苦闷如同武士的内心,雨停了,天气放晴,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如同武士的心境。同名电影,是黑泽明的副导演拍的,也很不错。

《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黑泽明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4. 这是一本黑泽明的自传,名字很有特点,源于日本民间的一个故事,是一种自谦的说法,说蛤蟆在镜子前看到丑陋的自己,吓出了一身油。自传没写完,只写到《罗生门》,因为黑泽明觉得,自己的自传也会陷入「罗生门」—— 每个人的讲述中都避免不了美化自己。所以就此止笔。

《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仲代达矢访谈录》#

《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仲代达矢访谈录》:春日太一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 仲代进入演员行业颇为凑巧,有点像梁朝伟,长得太帅而被选中。书中记录了很多电影、导演的佚事,读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切腹》里小林导演要求用的是真刀真剑,那一场疾风劲草的对决,让人印象深刻。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徐泓 / 陈虻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5. 陈虻是一个有理想、有思考、有才华的电视人,作为央视的「体制人」,他是少有的从老百姓角度出发,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人,四十多岁英年早逝,实在是可惜。否则,他可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 —— 抑郁。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史铁生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7. 是挺碎的,适合闲时读读,偶有收获。从个人的病,谈到爱与性,那个时候的文人,好像都或多或少对性方面做了不少探讨,比如王小波夫妇,那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年代。

《中国农民调查》#

《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 / 春桃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这本书经历了被禁、解禁、再次被禁,目前还是无词条的状态,大概是里面涉及了不少真实官员的黑暗历史,拿不上台面吧。本书前半部分的案例触目惊心,但后面就有点拖沓了。作者的心态很微妙,一方面很同情农民的遭遇,另一方面又对党国寄予厚望,甚至一次次歌颂,那么,农民悲苦的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底下的人操作出了问题吗?我有点凌乱。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埃德温・勒菲弗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2017. 名声在外,但于我而言,收获不大。主人公无疑是厉害人物,但这本回忆录太像流水账了,大部分是「我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我成功了、我破产了…… 启发不多。

《投资最重要的事》#

《投资最重要的事》:霍华德・马克思 / 中信出版社 / 2015. 这本书讲的是价值投资那些内容,算是强化了这些观念。控制风险永远是第一位,最大的风险就是丢掉本金。持续正确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失误,尤其是重大失误,就像打球一样,最后赢的不一定是技术最强的,减少失误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聪明的投资者》#

《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6. 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书,也许是久浸其中(指各种价值投资的观点摄入),本书读起来已经没有那种「哦!有道理」的感觉了。最重要的是第二十章,找到「安全边际」,也可以理解为那句流传很广的巴菲特名言: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外的东西,看不懂的东西,不要去碰,这就确保了基本的安全 —— 而这,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