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讀記|二〇二三・八:夏商周、虛構、近代史等

image

前言#

商周一直是比較感興趣的歷史,可能和眾多的《封神榜》電視劇有關。很早之前就把李碩的《翦商》加入書單,可惜一致沒空打開,這個月終於有點時間翻一翻了。

閱讀期間,不時讓我想起一部二十多年前的電視劇 —— 陳浩民版本的《封神榜》。這部在現在看來有點荒誕搞笑的電視劇,當年可是把我狠狠地吸引在電視機前,而且是那種需要時不時拉扯天線,拍拍「後腦勺」的黑白大屁股電視。我印象最深的幾個情景是:飛天娃雷震子,削肉還母、剔骨還夫後蓮藕身的哪吒,千里眼、順風耳以及哼哈二將。覺得腦洞好大,而且好搞笑。

重刷(解說)之後,才發現殷十娘太厲害了,把我淚目了幾次,然後是溫碧霞扮演的妲己太美,直拍大腿恨自己當年沒眼光。

以下是八月精神食糧。

《翦商》#

image

翦商,指剪除商朝,出處為文史家高亨解釋《易經》中的「含章可貞」句子,意為:剪除商朝的事情,可以通過占卜來預測。之所以寫得那麼隱晦,是因為謀反之事,只能秘密記錄。

本書前半部分非常精彩,羅列了許多考古內容,收穫頗豐。後半部分逐漸涉及到解釋其中緣由,開始加入許多推測的內容。作者盡可能根據古書和考古發現進行推理,沒有天馬行空,最後倒也圓了回去。不過,我沒有那麼喜歡罷了。

考古內容,顛覆了我對夏商周的許多印象,尤其是人祭現象。夏商使用人祭很普遍,人祭又分為三種:人奠基,指把人夯築在地基內,其中不乏嬰兒;人祭,指作為食物祭祀給神靈或祖先;人殉,指陪葬。

武王伐紂後,同樣也舉行了大規模的人祭,《逸周書》中也有提到,據世俘解第三十七記載:武王祭祀,使用人祭數百人、牲畜幾千頭。武王去世後,年幼的成王繼位,周公旦輔佐。在周公的主持下,殘忍的人祭才逐漸被廢除。

《逸周書》#

image

《翦商》讓我燃起想要進一步了解周朝歷史的慾望,於是找到了這本《逸周書》。關於其來歷,目前還沒有定論。東漢蔡邕認為《逸周書》的作者是周公,現代的學者普遍認為該書是由晉人將漢代流傳的《逸周書》和汲塚中出土的《周書》匯編而成。

全書共七十篇,其中有十一篇有目無文,涵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厲王及景王時期關於治國、用兵、修身等方面內容。雖然年代久遠,但文章多使用詩歌韻體,朗朗上口,理解難度不大。例如講述英明君主的表現:「明王是以無樂非人,無哀非人。人是以眾,人眾賞多罰少,政之美也。罰多賞少,政之惡也。罰多則困,賞多則乏,乏困無醜,教乃不至。」

從書中記錄來看,周朝的君主均是明君,修身養性,仁政治國。尤其是初期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時期,留下大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後代諸子的「百家爭鳴」,許多主張都能在書中看到影子。對於史料嚴重缺乏的周朝來說,這本書是難得的研究材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書成書的年份正是儒家盛行之時,它所體現的精神,便是孔子所推崇的周禮。因此,對於一些說法,是值得懷疑的,例如書中「殷祝解第六十六」篇章記錄,百姓放棄財物投靠商湯,夏桀竟然說出「百姓都投靠你了,我把王位給你吧」這種話。可見這部分的描述非常理想化,就像是堯、舜禪讓的傳說一樣不可信。

相比之下,我更相信《竹書紀年》的說法,舜、禹都使用了武力奪取帝位。就如曹丕奪位後,感嘆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但是,這種符合人性,不符合周禮的歷史,顯然是無法進入儒家之下的經典的,就連《史記》也未能免俗。

《你的夏天還好嗎?》#

image

作者金愛燦是一個觀察細致且文筆細膩的作家,現實的人從書中看到現實,細膩的人從字句中感受到細膩。我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因此看到的是 ——

被暗戀學長邀請時的焦慮慌亂,到感受到被利用時狼狽;黑暗潮濕的公寓,任何角落都可能爬出來的蟲子,預料之中的恐懼突然顯現出來的慌張;討薪喪命的父親,患病的母親,停水停電的公寓面臨拆遷,持續大雨漫上來的洪水,被生活抛棄的絕望…… 書中寫的就是這樣一群人,和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有點壓抑,但很現實,似乎抬頭就能在身邊找到這樣的原型。

《中國近代史》#

image

說起近代史相關的書籍,身邊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而涉獵較廣的則會想到徐中約的這本,後者在國外似乎也更負盛名。

我這次是重讀,即使是這樣,也花了一個多月。讓我想要重讀的歷史書不多,這是其中的一本。

一般來說,越近的歷史,材料越詳盡,描述越清晰。然而,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卻恰恰相反,越近的歷史越模糊。歷史課上,教科書中,許多歷史都是一概而過,略過不說,甚至消失於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學識的豐富,愈發覺得其中的不合理,於是開始自行探索。

我仍舊記得當年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情景。那時我剛掌握連接真正的互聯網不久,在悶熱的宿舍裡,打開華碩的飛行堡壘筆記本,悄悄點開這本未刪減的版本,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當時書中關於彭德懷、林彪、四人幫以及鄧小平等人的部分尤其吸引我,然後是那些不被教科書詳細描述或者完全消失的文化大革命、天安門事件等內容,讓我有種重新認識歷史的感覺,那是一種好奇、驚喜、錯愕的複雜感受。

在我看來,這本書比較客觀完整,書中也充滿了作者的思辨,輔助讀者理解其中的重要事件。相比前個月讀的余凱思的《從清帝國到習近平》,這本詳古略今,部分材料引用也不夠審慎,主要原因應該是當時許多檔案還沒有解密。不過,瑕不掩瑜,總體來說是一本較為中立而務實的歷史著作。

然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本書的完整版從未得以在大陸出版。直到作者去世後數年,一家出版社才出版了簡體中文版。然而,簡體版本不出意外地刪減了大量篇章,從四十二章刪減至二十九章,可謂是面目全非。除了刪減,還做了刪改,變更了原文的意思,這是不可饒恕的行為。而出版社對此的說法是「進行了適當而審慎的編輯處理」,多麼讓人憤怒而感到悲涼。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