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读记|二〇二三・八:夏商周、虚构、近代史等

image

前言#

商周一直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史,可能和众多的《封神榜》电视剧有关。很早之前就把李硕的《翦商》加入书单,可惜一致没空打开,这个月终于有点时间翻一翻了。

阅读期间,不时让我想起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视剧 —— 陈浩民版本的《封神榜》。这部在现在看来有点荒诞搞笑的电视剧,当年可是把我狠狠地吸引在电视机前,而且是那种需要时不时拉扯天线,拍拍「后脑勺」的黑白大屁股电视。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情景是:飞天娃雷震子,削肉还母、剔骨还夫后莲藕身的哪吒,千里眼、顺风耳以及哼哈二将。觉得脑洞好大,而且好搞笑。

重刷(解说)之后,才发现殷十娘太厉害了,把我泪目了几次,然后是温碧霞扮演的妲己太美,直拍大腿恨自己当年没眼光。

以下是八月精神食粮。

《翦商》#

image

翦商,指剪除商朝,出处为文史家高亨解释《易经》中的「含章可贞」句子,意为:剪除商朝的事情,可以通过占卜来预测。之所以写得那么隐晦,是因为谋反之事,只能秘密记录。

本书前半部分非常精彩,罗列了许多考古内容,收获颇丰。后半部分逐渐涉及到解释其中缘由,开始加入许多推测的内容。作者尽可能根据古书和考古发现进行推理,没有天马行空,最后倒也圆了回去。不过,我没有那么喜欢罢了。

考古内容,颠覆了我对夏商周的许多印象,尤其是人祭现象。夏商使用人祭很普遍,人祭又分为三种:人奠基,指把人夯筑在地基内,其中不乏婴儿;人祭,指作为食物祭祀给神灵或祖先;人殉,指陪葬。

武王伐纣后,同样也举行了大规模的人祭,《逸周书》中也有提到,据世俘解第三十七记载:武王祭祀,使用人祭数百人、牲畜几千头。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辅佐。在周公的主持下,残忍的人祭才逐渐被废除。

《逸周书》#

image

《翦商》让我燃起想要进一步了解周朝历史的欲望,于是找到了这本《逸周书》。关于其来历,目前还没有定论。东汉蔡邕认为《逸周书》的作者是周公,现代的学者普遍认为该书是由晋人将汉代流传的《逸周书》和汲冢中出土的《周书》汇编而成。

全书共七十篇,其中有十一篇有目无文,涵盖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期关于治国、用兵、修身等方面内容。虽然年代久远,但文章多使用诗歌韵体,朗朗上口,理解难度不大。例如讲述英明君主的表现:「明王是以无乐非人,无哀非人。人是以众,人众赏多罚少,政之美也。罚多赏少,政之恶也。罚多则困,赏多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

从书中记录来看,周朝的君主均是明君,修身养性,仁政治国。尤其是初期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时期,留下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后代诸子的「百家争鸣」,许多主张都能在书中看到影子。对于史料严重缺乏的周朝来说,这本书是难得的研究材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成书的年份正是儒家盛行之时,它所体现的精神,便是孔子所推崇的周礼。因此,对于一些说法,是值得怀疑的,例如书中「殷祝解第六十六」篇章记录,百姓放弃财物投靠商汤,夏桀竟然说出「百姓都投靠你了,我把王位给你吧」这种话。可见这部分的描述非常理想化,就像是尧、舜禅让的传说一样不可信。

相比之下,我更相信《竹书纪年》的说法,舜、禹都使用了武力夺取帝位。就如曹丕夺位后,感叹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但是,这种符合人性,不符合周礼的历史,显然是无法进入儒家之下的经典的,就连《史记》也未能免俗。

《你的夏天还好吗?》#

image

作者金爱灿是一个观察细致且文笔细腻的作家,现实的人从书中看到现实,细腻的人从字句中感受到细腻。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因此看到的是 ——

被暗恋学长邀请时的焦虑慌乱,到感受到被利用时狼狈;黑暗潮湿的公寓,任何角落都可能爬出来的虫子,预料之中的恐惧突然显现出来的慌张;讨薪丧命的父亲,患病的母亲,停水停电的公寓面临拆迁,持续大雨漫上来的洪水,被生活抛弃的绝望…… 书中写的就是这样一群人,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有点压抑,但很现实,似乎抬头就能在身边找到这样的原型。

《中国近代史》#

image

说起近代史相关的书籍,身边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而涉猎较广的则会想到徐中约的这本,后者在国外似乎也更负盛名。

我这次是重读,即使是这样,也花了一个多月。让我想要重读的历史书不多,这是其中的一本。

一般来说,越近的历史,材料越详尽,描述越清晰。然而,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却恰恰相反,越近的历史越模糊。历史课上,教科书中,许多历史都是一概而过,略过不说,甚至消失于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愈发觉得其中的不合理,于是开始自行探索。

我仍旧记得当年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情景。那时我刚掌握连接真正的互联网不久,在闷热的宿舍里,打开华硕的飞行堡垒笔记本,悄悄点开这本未删减的版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当时书中关于彭德怀、林彪、四人帮以及邓小平等人的部分尤其吸引我,然后是那些不被教科书详细描述或者完全消失的文化大革命、天安门事件等内容,让我有种重新认识历史的感觉,那是一种好奇、惊喜、错愕的复杂感受。

在我看来,这本书比较客观完整,书中也充满了作者的思辨,辅助读者理解其中的重要事件。相比前个月读的余凯思的《从清帝国到习近平》,这本详古略今,部分材料引用也不够审慎,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许多档案还没有解密。不过,瑕不掩瑜,总体来说是一本较为中立而务实的历史著作。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本书的完整版从未得以在大陆出版。直到作者去世后数年,一家出版社才出版了简体中文版。然而,简体版本不出意外地删减了大量篇章,从四十二章删减至二十九章,可谓是面目全非。除了删减,还做了删改,变更了原文的意思,这是不可饶恕的行为。而出版社对此的说法是「进行了适当而审慎的编辑处理」,多么让人愤怒而感到悲凉。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