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
趁著電視劇《三體》的熱播,撿起這本早就想讀的科幻書──其實電視劇我壓根沒看完,具體原因我可以列出很多,但我只想說一點,那就是許多人物的行為動機很莫名其妙,說白了就是講故事的能力稍微差點。
我以為是電視劇的問題,然而我讀完第一本小說之後,才發現小說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只是沒那麼嚴重。作為小說,最忌諱的一點就是讓讀者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人物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當然也可以用更簡單的解釋:我不適合這本書。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跳讀了部分感興趣的內容,挺有收穫,例如毛姆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述讓我重新認識了陀氏──他品行惡劣、墮落放蕩、嫉妒成性,究其一生都被自己的激情所擺布。倘若他並非如此睿智,抑或如此扭曲邪惡的話,這激情足以讓他變得荒唐而可悲。
除了這本,還讀了毛姆的《人性的枷鎖》、《總結:毛姆寫作生活回憶》,沒讀完,這應該是我近段時間最後閱讀的毛姆作品了。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本書講述順暢,引用充足有力,寫得也實在有趣。他敏感、衝動,會因為志向得不到重視而憤然辭職;他放浪形骸,甚至沉迷女色,出入妓院是常態。一個足夠鮮活的人物。
還沒讀完,讀完應該覺得很有意思。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讀,重新把閱讀重心轉移到非虛構作品。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的衝突即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人們總是試圖把人分成我們和他們,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思想引導下,衝突無法避免。
歷史上大多時期因為技術的原因,無法做到跨地域交流,彼此的文化差異無法顯現出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愈發頻繁,也就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衝突,甚至發生了許多種族清洗的慘劇。
仔細想想,這點是不是和網路時代的某些特徵有點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