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路上開車,觀察到一個現象,一些車的車屁股經常有凹陷,類似下圖:
由於出現凹陷的位置多集中在尾門鈑金處,且車型也比較集中,我初步感覺,是不是保險槓設計問題,於是,找了這些車型的側面圖一看,還真是 —— 保險槓普遍與尾門齊平甚至低於尾門位置。
保險槓失去了它的作用:緩衝、保護鈑金、減少維修成本。
好奇心驅使下,我又看了銷量榜上的許多車,發現這樣的設計竟然還挺普遍:
可以看到,這些轎車或者 SUV 的後保險槓,基本是與尾門齊平,甚至有些是低於尾門的。這樣的設計,在出現碰撞,或者追尾時,保險槓沒有起到緩衝的作用,直接碰撞的將會是尾門的鈑金,或者尾燈,這些都是比塑料件的保險槓更貴的物件。
這種設計,多出現在新能源車上,國產和合資都有,前者較為普遍。
為什麼這樣設計?我能想到的是:
- 為了美觀,使得車身視覺一體性更強
- 降低風阻,「內斂」的保險槓能夠降低風阻係數,提升能耗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因小失大了。這個設計就和隱藏式門把手一樣,是一個垃圾設計。
作為對比,我也貼一下銷量榜上我覺得較為「正常」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