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辦公的時候,我有個好習慣(自認為是),下班之後絕不看釘釘消息,除非有重要緊急的事情,否則下班之後我不會在釘釘上查看或者回覆任何消息,當然,我也不會在下班之後給同事發消息。我堅持這樣的習慣,為的是讓自己真正的處於 off-time,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避免兩者互相影響,導致兩邊都做不好。
這個和我堅持做間歇日記是一樣的道理──以時間戳的形式記錄自己在幹什麼,下一步要做什麼,做完後打上時間戳並簡單總結,相當於把上一件事完全結束。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高度關注當前在做的事情,結束後也能完全放空,不至於影響接下來的計劃。
然而,我在居家辦公期間效率非常的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讀書變少了──以前我每天都能抽出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讀書,居家期間中斷了好久。更讓我難受的是我變抑鬱了,因為效率變低,未完成的工作積壓在心中,以至於焦慮得沒有心思做其他事情。
在第二輪居家辦公來臨之際,我不得不進行反思,總結了兩方面的原因:
- 自身原因:以為在家時間充裕,可以拖延完成,導致計劃被打亂;
- 外部因素:線上消息較多,溝通頻繁,時常中斷深度工作,效率不高。
因此,問題的關鍵就是邊界處理:
- 上班時間與休息時間;
- 工作溝通和深度工作。
針對第一項,為避免上班與休息時間邊界模糊,需要自己限定上下班時間,為提高效率,提前充分計劃日程,然後嚴格執行,到點就下班,避免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影響休息質量。
針對第二項,將深度工作周期和需要溝通的事項分開,集中處理待溝通的事情,結束不需要自己深度參與的協作之後,進入深度工作周期,期間展示自己的專注狀態,並告知同事消息稍後統一回覆。
解決方案很簡單,就是執行起來不知道苦難如何。打算在接下來的隔離期間進行嘗試,期待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