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完了《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思绪万千。
当初打算看这本书,应该是源于这张图里托翁逗趣的日记,同时对他晚年生活充满好奇。看完之后,才发现图中的日记并没有出现。搜了一下才知道这两段日记是托翁在三十岁左右写的,而这本日记记录的是托翁晚年的生活。
书中晚年的托翁几乎一天不落地记录着当天发生的事情,但都集中在写文章改文章,散步骑马,看书回信,接待客人等事情上。有时他也会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这些见识则常常让我茅塞顿开。即使百年过去,他的文字依旧充满力量。
后半段他选择离开富足的贵族生活,他的日记变得断断续续,最后戛然而止,托翁就此驾鹤西去,他的日记定格在他生命的倒数第三天。
阅读他的日记,可以从他记录的事情上看得出他的一些品格,例如不厌其烦地修改文章,可以看得出他对作品的严谨程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谈作文篇章,朱光潜也描述过托翁的严谨:「…… 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 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他生活富足,但却和其他贵族不一样。比如在回信与接待客人上,热情而关注劳动人民。写信或者当面来找他的不少是向他吐露烦恼寻求帮助的,他也总能尽量去回复他们。对于底层人民,他是怀着悲悯之心的,在看到一个比他年老的人还在劳动时,他会感叹自己何德何能。似有白居易的诗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感慨。
虽然他的贵族生活令人羡慕,但他却有自己的苦恼,这些苦恼也一一写进了日记里 —— 他的日记被妻子偷看,和妻子的政治立场有冲突,家人生病,自己也逐渐垂暮。他最终留下一封家书给妻子,悄悄离开了家,这段在语文课文上被描述成「托尔斯泰最终选择逃离贵族生活」,但是我觉得他的离开很大的原因是家庭问题,然后才是家族问题。
我本身也写日记,现在也写了二十多万字了。虽然多是琐碎小事,但是也有一些私密的看法。在看的时候时常在想,我的日记以后也会被公开吗?托尔斯泰会愿意把他的日记公开出来吗?毕竟日记中记录了挺多他对一些人的观点,例如对某某人谄媚的态度不喜欢,评价某某人写的文字不行等等。如果他没有授权,后人有什么权利公开他人的日记呢?
我很庆幸能看到托尔斯泰文学大师的另一面,和蔼、睿智、严谨,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巨匠形象,而是同样有着常人烦恼的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