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年初一和往年差不多,和幾個發小、初中同學一起過。前幾年是一起騎車,現在好些人已經買車,改成開車出去玩了。這次去的就是說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去成的同學康的老家──下江。
各自吃好早餐,相繼吃好早餐,約定時間,集合後便開往下江──沿著新修建的江邊水泥路,一路經過上江、下江,直至到達陳康老家。
回想自己上次來這個地方,已經快十年過去了。十年時間,除了道路變好了,這邊的風景也已經幾乎完全改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樹變少了,人家也變少了,稀稀疏疏幾戶人家坐落在山坡之中。
途中經過一些灰色的房子,康苦笑到,這些都是政府強制刷上的一層水泥,裡面還是泥土磚──為的是領導沿路視察的時候看起來「有了進步」…… 果然,形式主義永不消逝。
老家已經改變了許多,由原來的竹棚變成了現在的「假水泥房」,失去了原本那種獨特的美,不過這美放在大冬天的也不實用,也就是中學那會兒讓人覺得很「陶渊明」。他家因為沒人住了,因此拿來養了很多雞,直接放養在周邊。他礙於面子,最終還是不讓我們進房了 —— 因為太多雞糞了,況且隨行還有女生呢。於是我們前往下一個站點:紅灘抗日紀念處。
這是一個當年抗日小勝的地點,立了一塊牌子,詳細寫了當時的光輝事蹟。河邊風很大,腳下是濕潤的草地,我們哆哆嗦嗦地站在那裡看風景。風景很不錯,對面河靠岸就是一座連綿的山,山頂飄著霧氣,猶如仙境。
大家紛紛拿出彼此的年貨,在一個廢棄的燒烤桌放下,效仿百家飯,來一個百家年貨野餐。
吃、喝、拍照,然後離去。
下江還有一處風景:馬撒尿。這是一個我在初中時就常聽說的景點,也曾在他們的手機上觀賞過 —— 一個高約十來米的瀑布。水不是如黃果樹瀑布般噴湧而下,而是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岩石,然後像花噴頭一般到處開叉。想必,這就是「馬撒尿」名稱的由來罷。
由於道路改變了許多,康也不清楚怎麼前往該景點,我們不得不停車問了一個當地人。經過指示,我們上山又下山,終於到了一個小村子,康再次下車打探。不久,他回來告訴我們,正開口道出自己老爸的名稱準備諮詢,那戶人家馬上拍拍他的肩膀,用客家話說到:兄弟啊 —— 原來是認識他老爸,也許還相互幫衬過。他們就這樣一通攀談起來。
在這戶人家的指引下,我們很快到達馬撒尿周邊,但是過去還得步行二三十分鐘,且是泥路。然而,這時下起了大雨,車上沒有多餘的傘,為了不弄得全身濕透,大家只好作罷。我們就這樣在轟隆隆的水拍擊岩石的聲音中掉頭返程了,實在是可惜。
將近五點到達康另一個家,家裡正在準備飯餐,於是把我們一併拉上餐桌。他家的習俗是大年初一不能吃葷,折騰了一天還不能吃點葷,我們可太慘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