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和抬杠很像,但又不是一回事。有價值的爭論是有明確的目的,而抬杠大多只是發洩不滿。
生活中存在許多會引發爭論的場景,例如對事物的看法,對公眾人物的評價,甚至小至該吃什麼飯,都有可能引發爭論。據我觀察,最為激烈的場景在政見方面,他們往往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或者附屬在某一套理論裡面,據理力爭,不達成共識不罷休。
由於我並不喜歡談論政治,也遵循著自己「不在公開場合表明政見」的原則,因此這類激烈的爭論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儘管如此,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免不了爭論,尤其是在工作當中。
我的工作本質上是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因此就會牽涉到多個不同領域的人,比如來自需求源頭的業務方、實現需求的設計團隊及研發團隊,以及我的 Leader 和同事們。當我提出一個方案時,這個方案需要滿足業務方的需求,同時在實現上確保可行性,最好的結果是大家都認可它。然而現實是,要達成這樣非常的難。每一方,每一個人的立場不同,經歷不同,在事物上的認識也不盡相同,要想達成完美共識,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存在差別,就會產生爭論。
既然爭論無可避免,那麼該如何與它相處?
我本質上是一個不外向的人,那種呼喚著大家,高聲宣揚自己理論,嘗試說服大家達成共識的方式我並不在行,特別是期望通過聲調壓制來完成這件事,我更是操作不來,也不願意這麼做。但我自認為是一個講道理的人,我覺得講道理在爭論當中所處的位置很重要。它決定了解決爭論的基調是平和的、友好的,同時也是在原則之上的。
經歷過那麼多的爭論,我不禁在想,爭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最明顯的目的是爭論雙方達成共識。無論是你認可我,還是我認可你,一旦達成某方的認可,那麼爭論便可就此結束。但我逐漸發現,這並不是爭論的最終目的,或者說達成彼此的共識並不是爭論應該解決的問題,因為若真是如此,那麼爭論就變成了「說服」的手段。
正如前面所說,產生爭論的原因大多是立場不同、背景信息不同。當每個人所知悉的信息不一致的時候,必然在事物的認識上有所欠缺。而爭論,應該將看清事物全貌作為爭論的最終目的。
以具體工作為例,業務方產生需求,我規劃方案,設計研發團隊實現方案。期間我可能因缺乏對業務的深入了解而與業務方產生爭論,也可能因技術可行性與設計研發團隊產生爭論。那麼在這兩種場景下,我應該是去尋求各方的意見,完善方案,而不是努力去說服他們認可我的方案。因為如果秉著讓他們認可我,或者他們說服我的目的去展開爭論,最終的結果都不利於實現真實的需求。
但在實際當中,不少人因為顧及面子、績效甚至是內心的虛榮,並不會為了接近事物的全貌而去爭論,尤其是牽涉到利益、感情的時候,往往選擇妥協。這簡直是信息缺乏下對雙方人性、感情的一次考驗。另一部分人則是佛系對待,這種「無為」的形式同樣不利於逼近事物的真相。當然,對於沒有意義的爭論,例如社交平台上的無腦抨擊,那就不必去理會了。
以上是我對爭論的理解,也是我在爭論時践行的理論。不一定對,但我在繼續努力深入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