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降低摩擦

image

每个人都有惰性,而我对抗惰性的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摩擦。

所谓降低摩擦,就是将步骤繁琐的事情简单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会将近期在读的几本书放在床头,睡前醒来就能翻一翻。此方法效果极好。相比之前,我在近一个月就阅读完了此前遗留的好几本书。

另一个例子就是桌面的自动保温杯。众所周知,一个人每天最好喝 8 杯水。我个人不太喜欢喝冷水,喜欢 45 度的温水,可一旦陷入工作或者娱乐后,手里的水杯一空,就懒得去倒水。因为倒水之后还得加热或者等热水变温,这一过程太久。

自从有了自动保温杯之后,这一操作就变得很快速,伸手就能喝到温水。因此,这个绝对可以入选我的 2020 年度好物之一。定时加热,全天保温,随时随地喝到温水。

这两个小例子,分别让我养成了睡前阅读、随时喝水的习惯。虽然这两个习惯我在很久之前就在刻意培养,但最终都效果不佳,每隔一段时间就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一方面的确是有其他因素干扰,另一方面则是惰性使然,一旦操作路径变长,那么促使我去完成的动力就会和当下其他的事情进行权衡,如果权衡不过其他事情,那么就中断了。

这个在很多地方是一个道理,例如浏览一个网页,如果这个网页加载时间超过 5 秒,那我大概率就会关闭走人了。小概率会再次尝试,而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在我对这个网页的价值期待很高。

同样,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用户操作的路径是不是尽可能简化了?或者是在各方权衡下的最简路径。一旦路径过长,或者加入太多无关干扰,那么用户最终到达最后一步肯定是会损失不少的。毕竟有路径,必然会有损失

回到开头的两个例子,床头放书,相比去书桌拿书,减少了起身拿书、找书的步骤;桌面保温杯,相比去倒水,减少了起身倒水、加热或等待变温的过程,这些都是尽可能简化从行动到目的的路径,也就是降低了行动的摩擦,自然「流失」就会少一些。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