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近期的聽說讀寫

上個週末沒有發週刊,也沒有發任何文章,原因是週末很忙碌,且沒有看到太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於是就不濫竽充數了。

近期很充實,歸類來看就是集中在「聽說讀寫」上。不是學校意義上的聽說讀寫,而是生活裡的聲音 / 溝通 / 閱讀 / 思考。接下來我就以這四個方面進行分享。

聽說讀寫|聽#

一說到聽,我就想起英語的聽力,進而想起我們學校的「三寶」—— 早操 / 聽力 / 南湖跑 —— 這是學校裡絕大多數學子的噩夢。但是我想要說的聽並不是指聽力,而是指聲音。

首先第一個想聊的是「傾聽」。

前段時間,我和家裡電話聊天,然後想着,現在家裡不用再為我讀書的開銷而操心了,可以把錢拿來重新裝修下家裡,就當是讓父母住得舒服一些。他們同意裝修,而且我很意外的是,家裡人很在意我的想法,例如在很多地方會諮詢我的意見

即使我沒有裝修經驗,很多地方也會考慮不周,但是他們遇到問題,會第一時間考慮到來問我。

這個時候,我再次感覺到某種擔子正在從父母的肩上過渡到我的肩上。上一次這種感覺是買車和處理果園,他們會問問我的想法,然後後面基本就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

那種感覺讓我不得不小心翼翼,我沒有足夠的經驗,我也害怕犯錯,我不想讓人失望。這促使我在做一些重要選擇的時候很謹慎,因為背後不僅關係著自己,還關係著家庭。成熟有很多種定義,但其中之一,也許就是能夠自主選擇,並可以承擔選擇後的結果。

這表明我在逐漸擔起家裡的責任,也意味著年邁的父母也意識到許多選擇不再適合他們去做。這是一個想起來就鼻酸的事實。

關於「聽」,第二個想聊的是播客

我用的是谷歌家的播客軟件,雖然是谷歌的,但是上面的內容之豐富令我讚嘆,甚至大陸的眾多播客也都可以訂閱。

我訂閱的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科技動態;另一類是人生百態。最近聽的比較多的是第二類,也就是他人講述自身故事。我之所以訂閱這類播客,主要是因為從這些聲音當中,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生活經歷。這是除了電影、書籍之外的第三種途徑,可以豐富我的見識,拓展我的人生

例如最近聽到的一期就很有意思,聊的是一個接送屍體的人 ——靈車司機。他講述了自己從下崗工人到靈車司機的經歷,以及分享了做這個特殊崗位的見聞。這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這個崗位的特殊性 —— 屬於最接近死亡的人之一,我想看看會有什麼特別的人生經歷和思考。

靈車司機接觸的基本都是屍體。為什麼說「基本」呢,是因為很多時候去到現場人還未死的,比如說車禍現場。據他說到,接送的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的,形形色色的死亡,遇到惡心的還給整吐了。正常死亡的活兒,是最輕鬆的,但生活往往不盡人意,連死亡都是如此

對於死亡,我個人是生死看淡的,之前的文章也聊到我是支持安樂死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對於死亡的看法,竟是如此平和,也許是想得太少了吧。

最後想聊聊我對「聽」另一個角度的思考。我很喜歡聽歌,因此買了一個不錯的耳機(B&O Beoplay H9),以前經常掛在脖子上,上下班路上聽歌或者聽點音頻。直到有一天,我脫下耳機走在路上,我才發現周邊的聲音那麼有趣。早晨有呼呼的風聲,搭配不曬的陽光,看著路上行走的人群和天上飛的鳥兒,我真實地感受到環境帶給我的不一樣的感覺。

我會抬頭看看太陽,轉身去迎合吹來的秋風;我會低頭觀察行走的鞋子,猜測他們到過哪裡,將要去何方;我會望著飛過的小鳥,嘗試聽懂它們的叽叽喳喳。我似乎在融入我所處的環境,我是他們的一份子。

相較之前,我帶著耳機,聽著音樂或音頻,對周邊充耳不聞。我甚至不清楚有小貓小狗在追隨著我,我也聽不到吵雜中帶著旋律的車流人流聲。我感覺我和環境格格不入。

藍牙耳機帶給我們極大便利,一點一按便可進入自己的世界。除了人与环境的隔离,耳机也隔离了人与人的交流。我看到路上、地铁上、饭桌上的大家,耳朵上时常挂着它们,宛如身体的一部分,想主动聊下天,却被这白色的物体堵住了主动搭讪的嘴。

脱下耳机的我,更喜欢去观察生活,然后进行思考。耳机让我可以听歌放松,听音频学习,让我不再无聊。而正是这无所不在的「充实」,扼杀了我的无聊,也扼杀了我的思考

我不想让屏幕填满我眼睛的同时,还让耳机无时无刻塞满我的耳朵。于是我脱下它们,开始去听,听自热的声音,听人们的声音

聽說讀寫|說#

前段時間發生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羅翔因為發了一條微博,然後被微博網民網暴了,說他「陰陽人」,要舉報他...... 那麼,他到底發了什麼而引起了眾怒?微博原文如下:

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因為前者是永恆的,後者卻很快會消失。P157 (自省中)

網友對於這句摘抄的噴點在於,當天是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期間終南山等人接受國家的表彰,而羅翔恰好發了這麼個微博。

這麼一說,是不是有點聯繫了?

但是,說實話,當時我差不多翻了十來分鐘的前因後果,才逐漸理解了他被噴的緣由。

在這裡,我不談政治,也不談對於羅翔的看法,更不會去站隊,我只想通過這次事件,談談啟發我的地方,以及對於網民這類行為的分析

羅翔這句話,其實可以從幾個角度去分析:

  • 無意關聯:事實真如他所說,不知道當天的頒獎新聞,即使知道也沒想到其中有關聯。
  • 有意關聯(善意):知道頒獎新聞,分享這句話給他人,同時也是自省。
  • 有意關聯(惡意):知道頒獎新聞,暗諷某些獲獎人士德不配位。

第一種角度,很多人覺得不可能,首要理由便是「新聞天天彈,怎麼可能不知道?況且他是律師,時事新聞怎會不關注?」。羅翔後面的回應,說到別人提醒他看當天新聞,他才知道為什麼被攻擊,說明從他的角度來看他是無意關聯的。

這有沒有可能呢?我覺得完全有可能,就我而言,我的確也是不知道當天有頒獎,直到出了這個事情,然後才順道看到這個新聞。

第二種角度,這句摘抄在我看來,其實沒有多大問題,如果我看到我大概率也會做個摘抄,還在高中的話我甚至會拿來填充下作文。

第三種角度,這也是被攻擊的主要理由。網友認為羅翔陰陽怪氣,嘲諷國家英雄。但我個人覺得,這句摘抄並沒有嘲諷的語氣,反而是一個比較中立的觀點,唯一有點刺眼的就是「榮譽的奴隸」這個描述。但若你整句話讀下來,你會發現表達的並不是這個意思,不信回去多讀幾遍。

這樣分析下來,羅翔是不是就是被冤枉的?並不。因為單純從一句話,並不能清楚他的想法,他人是很難確認當事人的動機的。他借用新聞進行反諷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取決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觀點。然而,這些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洞悉的,需要真實地接觸一個人,長期地交往了解其想法,才能建立起一個人全面的理解

所以,這麼分析下來,對於這個事情的發生,其實就沒那麼令人費解了。

網絡上有多少人對羅翔的人品是知根知底的?有多少人去深入了解過他?有多少人會從邏輯上去判斷這個事情?

很少很少,因為微博上不少人只想驗證自己的觀點,迎合自己的想法。一言不合就化身鍵盤俠,反正吵架是不需要邏輯也不費力的,而論證才需要

說來也巧,上週的 **週記有討論過歸因謬誤 ** 的問題,當時還感嘆微博的環境,沒想到發了之後沒幾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這件事更加深了我對於「說」的認識。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會被人無限放大,甚至是扭曲,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可你。即使是小人物,在特定情況下,也會因為某些原因被斷章取義,進而被攻擊。

而這些發生之後,充當鍵盤俠的那些人,很多都是不了了之。大環境就是這樣,大環境下的大多數鍵盤俠都是這樣。

所以,面對他們的攻擊,我的策略就是不必與他們浪費時間,多看書少糾纏。時間寶貴,珍愛生命。

回想起來,國內還有哪些友好交流的社區,彼此能夠交換觀點和創意,真真是少之又少。平台不讓寫,觀眾不讓說,剩下的謹小慎微,這有點可悲。

那些勇於輸出觀點和思考的人,又因為某些觀點不合某些人的口味而被大肆討伐,最後乾脆退隱。羅翔自從火了之後,當時就料到早晚有這麼一天,沒想到竟是這麼無厘頭的理由,真是悲哀。

國內是不是還剩下李永樂老師沒被批鬥過?還有哪些人被他們關注著?下一次是什麼時候?以什麼理由?

我倒是很期待這些人的表演。

聽說讀寫|讀#

最近閒下來就讀書,或者讀讀博客,還挺充實的。挑幾個有意思的來分享。

一、惡性腫瘤報告#

前段時間在 YouTube 看李永樂老師更新了一期視頻《黑豹演員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普通人如何逃脫消化道腫瘤魔爪?》,視頻裡談到了國內的一些癌症數據

2015 年,中國確診癌症病例 392.9 萬人。近 10 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保持約 3.9% 的增幅。

對源數據的好奇,驅使我去尋找到了這份報告。

◎ 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

其中,肺癌、肝癌、胃癌不管是發病率還是致死率都是高居榜首,而且,不管是男性、女性,還是城市、鄉村,其中的占比都高度相似。

◎ 發病構成

◎ 致死構成

大學之前,對於癌症這種東西,我還停留在電視劇裡,以為身邊不會出現這種「超級疾病」。直到大學之後,陸續聽說身邊的朋友家裡的親戚患上了癌症,甚至最後連我身邊的某親戚也因為肺癌去世,我才意識到癌症距離我們並不遠

每次看到癌症相關的報導,都会下意识关注一下。看完這個報告後,手裡的串串突然就不香了。因為裡面提到了不少癌症的病發原因和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莫大關係。雖然以前也知道這個知識,但是在這裡再次被強調了一次,感覺就不太一樣了。

這是一份官方且比較完整的報告,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讀,結合前面李永樂老師的視頻一同食用更佳。後台回覆「癌症報告」即可獲得 PDF 的報告全文。

二、大明宮詞#

沒錯,我又再次提到了《大明宮詞》,上一次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聊了這部劇。看完劇之後,我意猶未盡,花了十幾個小時把它的劇本看完了。

首先說下劇本(40 集)和目前線上的電視劇(37 集)有何區別,主要就是刪減了不少武則天的戲份,其中有她和李治的矛盾伏筆,還有反映她內心陰暗的一面 —— 處理了春的孩子;虐待王皇后、蕭淑妃的後代...... 整體來看也不影響主要情節。

讀完劇本,讓我對整個劇情有了一個比較完整且深入的了解,而且它的詞帶給我的感覺,比電視劇還要深刻一些,也更為細膩一些。摘抄幾句欣賞下:

大概是真的上了年紀,對於昨日想念的誘惑遠遠超乎對於明日的期冀,過去從未呈現得如此鮮活和具體,它像是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擺布著我今天的情緒和心境。

這處描寫,若是我來講,也許只能寫出「我沒心情期待未來,只想回憶往事」。這可能就是面對美景時的「啊好美」與「落霞與孤鶴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差別吧。

生活需要詩意,讀點詞或詩,匆忙的生活,感受下文字的平靜與細膩

三、雜讀#

除了主動尋求知識,被動信息獲取也很重要,分享幾個最近常讀的被動信息源

第一個,TK 教主,大名鼎鼎,騰訊玄武實驗室負責人,其微博經常能讓人獲取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識

第二個,被人稱為「垠神」,保送清華計算機碩博連讀,後痛斥教育弊端退學,而後前往美國康奈爾等大學攻讀博士,後再次退學。觀點偏激,角度新奇,常常給我新的思考方向。我不認同他的部分觀點,但是並不影響我認為他是一個極其優秀的人,我讀他是源於他的獨立思考

第三、四個,讓我了解了不少網路安全的知識,以及關於產品設計的一些理念。

這只是一部分信息源,有一些更新並不頻繁但質量很高的博主沒有列出來,後期整理一個列表,如果志趣相投的可以關注下。

我始終認為,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我們應該花點時間整理自己的信息源頭,控制信噪比,避免被垃圾淹沒。

四、一些雜書#

工具書、專業書讀多了讓人覺得枯燥,穿插著讀一些雜書是一個不錯的調和劑。

最近在讀博爾赫斯,他被人們稱為作家中的作家,以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他的作品特點是構思精巧、荒誕離奇和充滿神秘感,和當下熱門討論的諾蘭似乎還有點聯繫,據說諾蘭的不少影片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他的書

通過訪談去了解一個人,不失為一種選擇。因此,我是從 **《博爾赫斯談話錄》《最後的訪談》** 這些書去了解他的。由於還沒完全讀完,因此就不做過多的評價。但是從當前的進度來看,他的確是一個博學且富含哲理的人,言談之中充滿對生活的思考。

有幾個收穫拎出來分享一下:

我一生中讀的書不是很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重讀。

他在 1955 年視力逐漸失去後,就沒怎麼讀當代的作品了。我也常反思每年列這麼多書單,讀了這麼多書,就像打卡一樣,真的有意義麼?真正收穫了多少,有幾句話深入人心並用於實踐了呢,很少很少。重要的還是讀好書,反復讀,理解其中的奧秘,並沉澱成自己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讀書啊。

我曾經有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可以把它用於寫作,這就是,我們可以在某個時刻統統變成別人。

瞧,這個情節是不是和 **《你的名字》** 非常相似。讀到這,我還想着是不是《你的名字》參考了他的構想。

地獄不是一個地方,我視它為一種狀態。

他對生死、時間這類宏大的主題的探討也頗多,且見解也很獨到,這裡就不多展開了,感興趣可翻閱一下。

另一本書是郝培強Tinyfool)的《技巧:如何用一年時間獲得十年的經驗》。這本書的書名一眼看過去非常的雞湯,但是內容卻還挺有意思的。

我之所以會讀到它,完全是因為我是作者的博客 / 推特讀者。作者是一個資深的工程師,創過業,經歷過互聯網的成長。這本書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他的經歷,那些故事很吸引我。我沒想到的是書中提到的很多人,我都很眼熟,例如馮大輝、霍矩和池建強等老一輩互聯網人。而其中這些人的朋友又關聯出二爺、曹政和陳皓等人,我內心的感覺就像順藤摸瓜,一個瓜連著一個瓜,而且這些瓜恰好都是我喜歡的類型。

其中很多人的博客我之前都有拜讀過,也通過他們的文章受到了不少啟發,因此,我還是比較願意靜下心來,聽聽「長輩」的娓娓道來。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 ** 微信讀書搜索「郝培強」** 就能免費閱讀這本書。


文末,聊下最近學到的一個 Kindle 技巧 —— 把 Kindle 當作桌面時鐘,操作很簡單

  1. Kindle 主頁搜索框輸入「~ds」然後回車,激活「不息屏」。
  2. 訪問網址「http://clock.sobuluo.com/」 後即可。

PS. 重啟可取消「不息屏」;網址添加到書籤可以省事;跳轉到時鐘後開啟飛行模式省電。

◎ Kindle 桌面時鐘

聽說讀寫|寫#

自己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提筆寫字了。一个多月前,自己還會在 Surface 上面寫寫畫畫、背單詞等。直到被雨淋濕了筆之後,就中斷了。前段時間嘗試了下,竟然恢復了,真是喜極而泣。

沒有拿筆寫字的時間裡,我轉向了敲鍵盤

除了工作文檔,寫的最多的就是平時的閱讀、思考,公眾號就是其中的一面。

其實堅持寫東西挺難的,就好比健身。Flag 誰都會立,真正去做的也不少,但是真正堅持做下去並且完成的還是挺少的

沒有寫過公眾號的人,可能不清楚其中的困難。我是深有體會。

我堅持下來了,並不是我給自己施加壓力才堅持下來,而是我找到了其中的樂趣,一旦開始寫就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據我觀察,堅持寫作有幾個技巧,可以避免自己「很難寫下去」「很難堅持下去」:

  • 設置靈感收集箱
  • 找到效率最高的時間點
  • 给予正向反饋

我手機的微軟 ToDo 軟件裡有個分類就是自己的靈感收集箱,一旦我有感而發,我就會在裡面扔一個主題,然後會在這個主題下馬上寫下自己的思路。心血來潮的想法,往往是不完整的,因此我會在後期逐步補充它,直到真正開始寫這個主題,我就會從收集箱裡整理那些凌亂的思路,讓它完整有條理。

當然,寫完一篇文章之後,我一般會讓它待在 Typora 裡面一段時間,多讀幾次或者過個幾天再讀,就會發現之前寫的都是還有優化空間的,直到我覺得可以了,才會拎出來。

收集箱的好處就是,讓自己主動觀察生活,對事情的思考舉一反三,往往一周下來會積累很多想要記錄的主題,但最終真正去梳理的可能就是幾個。

當我寫得多了之後,我就會發現自己在某些時間點的時候效率奇高,那麼我就會把寫作放在那個時間里的最高優先級。坐下來將通知靜音,從收集箱裡挑出自己想要繼續的話題,然後進行補充整理。

堅持一段時間後,自己就會產生肌肉記憶,就像生物鐘,到點就會激發大腦去寫點什麼。有時候不是寫文章,而是寫寫日記,我日記已經堅持寫了三年,這是一個不錯的習慣。

寫作和健身一樣,是反人性的。但凡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勞動,大腦都會疲倦,然後會逐漸懈怠。但是,在這當中若是給予大腦一定的激勵,結果就會不一樣了。它會讓我越寫越多,越來越想寫。

而這個正向的激勵,每個人都各不相同,我是自己給自己激勵。例如完成了本周目標,寫完一篇就獎勵自己吃個雪糕,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正向反饋。當然,還有讀者的讚賞,以及讀者留言或私信的討論,同樣會給我激勵,讓我覺得這些文字還有點意思。

同樣的,很多事情找到這個正向反饋之後,整個事情就簡單起來了,至少不是被逼迫著去做,而是帶著主動興致去探索和提升。

堅持寫點什麼這個習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效果還是挺明顯的。由於要寫一個東西,必須要去了解它是什麼,因此,這期間鍛煉了我的信息檢索速度,以及知識總結能力

不管怎麼樣,堅持去寫點東西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