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讀《南貨店》

《南貨店》從小人物秋林在南貨店裡當學徒切入,逐漸將各個人物的背後故事串聯起來,展示了一幅略帶江南煙火氣的圖景。

前半部分關於吃的描寫讓我想起汪曾祺,關於村落小人物故事的敘述讓我想起余華寫的《活著》;後半部分關於官場部分,越讀越覺得像是在逛網路小說,很淺很世故,甚至帶點意淫。前面醞釀好的好滋味,被後面各種俗氣所打亂,失了味道。

先說前半部分,人物塑造很清爽,南貨店裡三個老師傅,各有各的特色,作者一句話就把他們的畫像勾勒出來:

吳師傅陰陽怪氣,齊師傅冰清水冷,唯獨馬師傅,臉上掛滿笑,像自家親人。

對那個時代哪個地方的飲食描寫尤其「到味」:

齊師傅說,鱳魚春季捕撈上來後,立即用重鹽醃製入艙,這是第一抱。上岸後層鹽層魚裝入缸內,蓋上竹帘,壓上重石醃製,這是二抱。一個月後再次翻缸,加鹽,才算三抱。

馬師傅燒肉骨頭有竅門,只用砂鍋。鐵鍋平坦,費油,溫度一上,油變成蒸汽散發,浪費。砂鍋面積少,沾油也就小。用火煨著,既節省柴火,肉油蒸發得也少。而且,砂鍋吸油,洗不掉,不像鐵鍋,沾多少油,水一沖就沒了,日積月累,這也是一筆賬。

此時,姆媽總是在竈爐裡燒火,蒸年糕,蒸隔紗糕,時不時能聽見沒乾透的柴爿在竈爐裡發出清脆破裂聲。

這文字,直接喚起了我十幾年前的回憶,仿佛置身於小屋裡,在泛黃的燈光下看著身旁的父母在做好吃的。小說中這類描寫很多,很地道傳神,我覺得這是這部小說最大的魅力之一

再說後半部分,秋林從從南貨店升遷到縣裡,關於故事的場面打開了,但也不深刻了,幾乎都是走馬觀花,而且都是看過的花。到最後,幹脆直接把每個人物的弄權和欲望都搬到台面一一展示,失了人物的刻畫。

就像,我在聽自家叔叔講他聽來的前一輩人的故事,只有陳述,陳述裡沒有感情

小說的最後,我覺得設計了一個不錯的結尾。齊師傅走了,這個曾經被批鬥、被打倒的人在臨走之前最大的願望是得到平反,然而秋林無力也不敢為他辦到,只能在他死後起身寫了一篇悼詞。讀了幾遍悼詞之後,秋林將悼詞撕碎扔進垃圾桶,小說到此結束。

他最終沒有將悼詞送出去,因為他發現,他筆下的齊師傅的一生,何其平常。不禁感嘆,人這一生,一個個人認識,一個個人離開,到最後,寫在悼詞上又有幾多差別?

我覺得這結尾好在以悼詞結束,仿佛不僅是哀悼逝去的齊師傅,更像是這個時代,以及已經改變了原則的自己。

image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