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星优酸乳

叶星优酸乳

阅读是砍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twitter
tg_channel
mastodon

談《怎樣讀書》

image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本文的標題:聽一聽輪番上場的優秀學生,分享他們怎樣讀書的經驗。

放在學生時代,我可能會嗤之以鼻──畢竟「彼之蜜糖,吾之毒藥。」好在自己讀過一些書,認識且佩服一些人,看到不少熟悉的大家將會「輪番上場」,我姑且原諒編者的草率。

為何讀書#

讀書一般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先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才會選擇去追求精神層面的知識。《周易・系辭》裡就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說的就是大多數人只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不去探究背後的宇宙真理。就像《2001:太空漫遊 1968》裡的望月者1所代表的猿人,在通過使用工具釋放一定的精力後,才會有時間去思考未來。

基本的生存條件得到滿足後,便有了更高的追求,讀書則是其中之一,而古人對讀書這件事又有著明確的目的: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真宗趙恆《勵學篇》

趙恆很好地總結了普遍讀書人的追求:住豪宅、開豪車、娶美女、賺大錢──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在眾多長輩心中依然有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不過,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讀書只為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變得越來越普遍。

如何選書#

魯迅先生的態度是擇優而讀,否則還不如不讀。小泉八雲曾勸人道:不要買那些只讀一遍不會重讀的書。這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讀書箴言,也是買書箴言,不要陷入「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關於反復閱讀,博爾赫斯也曾說,如果有比閱讀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讀,深入到作品中,豐富它。當然,這裡指的是重讀那些經典的好書。

一本不嚴謹的差書,輕則浪費時間,重則擾人心智。魯迅先生在《隨便翻翻》裡提到了國內歷史書的不靠譜,刪節、翻譯不嚴謹…… 逼得他寧願選擇日本所譯的書籍而不願意讀中文出版的歷史書。此前談論「刪節」的文章2我也贊同並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想不到近百年過去,甚至數千年以來,我們都很好地傳承了這個「傳統美德」。

怎樣讀書#

蔡元培先生上來就謙虛地說自己雖然每天都讀點書,但依舊沒什麼成就──好像我們不知道他革新北京大學,開創了「學術」與「自由」之風一樣。

然後他接著給大家分享他「沒什麼成就」的原因:

  • 不能專心
  • 不能勤筆

反過來講,就是只要你能專心讀書,勤於動筆,那麼就很有可能不會變得像他那樣「沒什麼成就」。

胡適先生則沒有那麼裝,直接開誠布公地說:學源於思,思起於疑。他的看法是北宋理學大家程頤的延續:學源於思。意思是你得從問題出發,去思考,去學習。看來胡適先生還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我對於學習的一個觀點和他頗為相似:以問題驅動學習。接觸新的領域時,先思考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而傅東華的方法則更具操作性,先從大的方向了解架構,再深入局部探究細節。他提到在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時,隔幾日就去圖書館借一大堆書。先快速看書的大概,再梳理脈絡。如他所言:先登山觀察地形,再下山走小徑,不至於迷路。他和豐子恺的方法不謀而合。

提到豐子恺,不得不提他的一件趣事。他在《我的苦學經驗》中提到他於日本留學時,為了學到地道的日語,就去參加日本的英語培訓班,去鍛煉日語(他英語非常好)。這個迂迴戰術,最終還真的讓他快速地掌握了日語。

他的經歷讓我想起在大學的一個朋友,為了追求一個攝影社的女生,他這個「老法師」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裝作一個小白整天積極地去求教那個女生,女生也大發善心教他。這個混蛋態度積極,加之能力進展飛速,這麼一來二往,最終也成功追到了這個女生。類似的,另一個學計算機動手能力很強的學妹,通過反復讓學長幫忙修電腦,最後也拿下了學長……

果然,成功人的人都是相似的──單身狗各有各的慘。

說回這本書,我覺得整體上還是不錯的,至少看完後有那麼一點收穫,不少觀點也能感同身受。

如果要挑一挑毛病,那就是最後的「知識連結」其實很好地總結了每個人的讀書要點,這一章節放在開頭也許會更好。

Footnotes#

  1. 觀讀《2001 太空漫遊》: https://weiyexing.ml/posts/2001-a-space-odyssey/

  2. 刪節: https://weiyexing.ml/posts/truncated/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