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段永平,投資才算入了門。
這裡的投資,不僅僅是口中常說的股市投資,也包括對人生的投資。
可以說,他帶給我的是一種極大的共鳴,我很認可他的投資理念,也很佩服他將許多我心裡想的,但是描述不出來的東西給總結出來了。
他早年在網易博客更新博文(段永平的博客),與博友探討投資問題,後轉到雪球(@大道無形我有型)。目前在網路上依舊很活躍,完全不像一個身價巨高的投資大佬,更像是一個坐在鍵盤後默默敲字的熱心網民。
他成功的企業經營、投資經歷,吸引了一大批擁趸。他們在博客、雪球上向他探討了大量的問題,關於企業投資、企業經營等,他也幾乎毫不保留地回答。有心人將這些問答整理編排成了兩本書,《段永平投資問答錄 上冊(商業邏輯篇)》,《段永平投資問答錄 下冊(投資邏輯篇)》。
我斷斷續續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上冊,筆記條數達 200 條,這是前所未有的,想把每句話都摘下來反復咀嚼。他給我的感覺就是字裡行間有著悟道的氣息,很有道家的風範。今年的第一本 5 星書籍。
接下來,我抽部分筆記進行分享。
首先,他認為偉大企業的定義是:
在 25 年或 30 年仍然能夠保持其偉大企業地位的企業。
偉大企業需要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有原則,不能是單純的利潤導向。它需要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後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
目前段永平重倉 Apple,就是看中了 Apple 以上這幾點特質:
說一點我特別喜歡蘋果的地方:蘋果是非常難見到的能夠長期 focus 在 “做對的事情” 的企業。
對於利潤之上的追求,他是這樣過濾的:
凡是說要把市值做到多少錢的我都不碰。
其次,在選擇公司進行投資時,他主要關注:
我投資的標準很簡單: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合理價錢。所以當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不錯的公司價錢也不錯時,我就會有興趣。
商業模式決定了公司是否能夠持續盈利,企業文化則是保證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人才,同時避免讓公司執行錯誤的決策,前面兩者都擁有的公司一般價格不便宜,一旦便宜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何為好的商業模式?擁有堅固的護城河,沒有護城河的商業模式不是好的商業模式。而一個企業的護城河又分為很多種,例如產品差異化就是很普遍的一種 —— 你的產品能滿足用戶的某個或某些別人滿足不了的需求。
他列舉了幾個無法做到差異化的行業,最明顯的就是航空。航空公司是很難做出差異化的,到最後在速度、安全、服務都差不多。而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起點和終點,他們不會因為你的服務比他家好上一些就選擇你,而是會選擇最便宜的方式。所以到最後只能打價格戰,各個航空公司拼得你死我活。而打價格戰的行業不值得投資。(就好比當下流行的說法,內卷?)
在網友提問是否值得投資那些無差異化的行業時,他給了一個巧妙的比喻:
呵呵,你要是想忙一天的話,就請朋友來家裡吃飯。
你要是想忙一年的話,就裝修你的房子。
你要是想忙一輩子的話,就多買幾個這樣的企業。(2011-01-05)
所謂人才也是如此,哪些能力是別人替代不了的,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網友經常問他如何篩選公司,他給出的回答是用過濾器。好的公司是很少的,所以很難找到,但是不好的公司一大把,很輕易地就能篩選出來。例如用誠信作為過濾器,把那些做過不誠信行為的公司一篩,就能剔除一大把。
除了誠信,還有一個就是專注。
他說在看到諾基亞一年推出好幾個機型的時候,就知道它危險了。不專注的壞處有很多:
一個企業家應將 80% 的精力放在 20% 的事情上,這 20% 的事情能給你帶來 80% 效益。我們有的企業最大的毛病就是什麼事都想去做。實際上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把這有限的資源用到無限的投資方面上去肯定要出問題。有的企業什麼都在做,但都沒有什麼特點,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幹什麼的。
品種多則單一品種研發投入少,庫存總量多,單位成本也會高。
在這本書裡,我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談了何為偉大的公司,其中重點提到了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好產品的特點。
除此之外,還有最後的不為清單(Stop doing list)也非常有參考意義。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 沒有銷售部,不討價還價
- 不做代工(OEM)
- 不借錢,沒有有息貸款
- 不賒賬
- 不拖欠付款
- 不晚發工資
- 不做不誠信的事情
- 不攻擊競爭對手
- 不打價格戰
- 不談性價比
- 不做沒有差異化的產品
- 不參加展會
- 不彎道超車
- 不收購和兼併
- 不多元化
- 不關注市場佔有率,不關注銷售排名
- 不盲目擴張
- 不賺快錢
- 不虛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