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暉的《走出帝制》裡有個觀察:西方人口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瘟疫,而中國則是和朝代更迭密切相關。縱觀中國歷史人口減少的原因,災難都排不上號,人鬥人恐怖得多。翻開歷史書,滿滿都是上演著人相戮,甚至人相食的慘劇。真是「人與人鬥,其樂無窮」。
引用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的《中國人口發展史》:西漢末年與新莽大亂中,人口從 6000 萬降至 3500 萬;東漢末年大亂,人口再從 6000 萬降至 2300 萬;隋唐之際大亂,人口從 6000 萬降至 2500 萬;安史之亂後以訖五代,戰禍連綿,人口從 7000 萬降至北宋初年的 3540 萬;宋元之際大亂,中國(指宋遼金夏之地總計)人口從 1.45 億降至 7500 萬;元明之際,從 9000 萬降至 7160 萬;明末大亂,人口從近 2 億降至 1.5 億,清初順治至康熙初的戰爭損失還有約 2000 萬。以太平天國戰爭為中心的清末鹹、同大亂,人口由 4.36 億降至 3.64 億。
由此可見,古代中國人自己坑(殺)自己人可從來不含糊,也從未手軟過。
這裡有個規律,元朝之前的朝代更迭人口減少得非常厲害,動輒一半以上。而元朝之後則沒有那麼誇張,作者給出的猜測是:一方面人口基數變大了,另一方面出現了多個人口稠密的地方,分佈比較廣。
我覺得很有道理,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中心轉移,人口分佈在多個地區,一旦發生戰亂,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容易被「團滅」了。
可見,中心化是危險的,聯邦式、去中心化更安全。
其實這點也體現在其他的方面,例如春秋戰國時期各派能夠百家爭鳴,而秦漢一統天下之後,這種盛況便消失了。又如何兆武在他的《觸摸時代的靈魂:何兆武談讀書》裡提到意識形態的灌輸,軍閥時期是沒有的,各大家能夠有一個較開明的環境争論,甚至是吵架。隨著一統江山,吵架沒了,只有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