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8#
企業文化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很多人都在哀悼,他們是在哀悼達叔,還是自己的青春?
2021-02-27#
現代人尚且沒法理解同一年代裡的另一個陌生人,你還指望他理解一個相差幾百年的人嗎。
如果一個人沒有被忘記,那就永遠不會逝去。致達叔。
2021-02-26#
兩個偉大的理想主義產品:Wikipedia 和 Telegram。
2021-02-25#
每天上班就像上墳,情緒低迷得很,連續上班傷害太大了。這種效率低下的方式,我不知道怎麼做的決策。
單純的理想主義走不遠,單純的現實主義做不大。所以做人做事還是要現實和理想結合啊。
不想總是面對電子屏伏案工作了,想去開車,給村莊裡的人送貨,面對原野,面對風雪。
這也是我期望的生活,聽著鳥叫,聞著花香,迎著風唱著歌
做人做事做公司一定要聚焦,當開始多元化的時候,就開始危險了,尤其是公司。因為公司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資源去投資到無限的事情上,早晚要出問題。這道理很少人能看得懂,我相信《海上鋼琴師》的 1900 看懂了。
聚焦的好處很多,品種單一,庫存好管理,體驗一致,售後處理快等等。不聚焦的壞處很多,品種多則研發資源少,庫存總量多則單位成本大。
2021-02-23#
段永平評論日本人:循規蹈矩,遵守紀律,缺乏創新,能吃苦,嚴謹克己,不可小覷。
善用過濾器,避開麻煩。
2021-02-20#
優秀的人能夠做對的事情,然後把事情做對。次一些的人,大方向沒有錯,可能在做的時候不完全對,但是可以修正。而某些人,一開始方向就錯了,或者在對的方向上,用錯了方法,但是卻不願意修正過來。
後者挺常見,堅持維護自己的觀點,爭論的目的不是逼近事情的真相,而是達成共識,對方的共識,或者自己的共識,一般來說是達成自己的共識。
公司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容易成為偉大的公司;同樣,學習也應該有成績之上的追求。
2021-02-19#
投資就是選公司,說到底就是做選擇。學會了投資,也就學會了如何選擇,這對於更長久的人生來說也是適用的。培養自己的投資理念,對於未來走的路也是受益良多。
應該把用戶當成是理性的,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投機行為,甚至是不道德行為。例如之前和運營討論的引導加銷售提示,運營堅持把用戶已經領取的課程再拿來當噱頭,告知用戶添加銷售然後開通,這便是不把用戶當理性的行為。
2021-02-18#
開工第一天,早上醒來社區的通知群混進來了發廣告的人,發完就跑,無比垃圾,就好比隨地大小便的人這麼無禮。
收入是老闆決定的,收益是市場決定的,唯有你的儲蓄是自己決定的。
人類對信息非常飢渴,一旦信息匱乏就會失去安全感,會想盡辦法搜羅信息,身處荒涼地區的居民都非常好客,總是希望客人能講述任何有關外部世界的事情,所以當來源受限時,他們會不顧一切都接受任何能得到的信息。
—— 海德沙龍
看了段永平,投資才算入了門。做正確的事,把事情做正確。前者是方向,後者是方法。任何事情用這個標準,放長時間去衡量,大概率不會錯得太離譜。
雙因素激勵理論。使職工感到滿意的都是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使職工感到不滿的,都是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前者叫做激勵因素,後者叫做保健因素。#TIL
2021-02-17#
讀海德沙龍。遇到新穎的事物,有人習慣花費時間去整合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有人習慣刪減局部特徵,匹配上原有體系的某個事物,然後說到:這個我早就知道了。
後者是一種認知懶惰,同時也可能是聲望競爭和維護自尊的需要。
2021-02-14#
產品的進階之路通常是:體驗 > 功能 > 架構 > 價值 > 生態。
—— 純銀
2021-02-13#
研究表明,近視和戶外活動有關,更加具體的說是和光線有關。光線可以刺激眼部多巴胺產生,進而避免眼球過長,防止變成近視。#TIL
2021-02-11#
如果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感情滿意度很高,那麼他們對於生活、工作、感情的意見會比較值得聽取。相反,如果他們在這些方面的滿意度很低,那麼就要警惕他們的「好意」。
但,一般對生活、感情等滿意度很高的父母,懂得過分干預他人生活是不必要的。
2021-02-10#
不是很懂段永平為什麼對黃峥評價如此之高,總感覺兩者不是一路子的人。舉個例子,段永平強調本分,據之前拼多多員工曝出的文章,拼多多也強調本分文化,但和段永平所指的本分大相徑庭,讓人費解。
2021-02-09#
有些執法部門,比如部分民警,素質較低,這是什麼原因?一個朋友給出他的答案:你期望他們能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大部分不都是初高中畢業,然後當兵,沒有接受到完整的教育培養…… 說起來似乎也有點道理。今日遇到一則,是為記。
驚聞一個頻道主因心梗去世。恍惚間回憶起以前關注他是因為他家的貓貓狗狗,不知他的貓貓狗狗在失去這麼個親人後,會是怎樣的心情,RIP。
2021-02-08#
孔子言,君子不利於危牆之下。
做事不能有僥倖心理,投機不可取。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 弘一法師
2021-02-07#
八年前我竟然錯過《進擊的巨人》這麼好的動漫!還是睡在下鋪的兄弟推薦的。現在看著,真的太後悔沒早点看了。
然後不能理解這種立意深遠的動漫,為什麼因為一點血腥場面就上了黑名單,顯得有點錙銖必較。
一刀切並不是好事,應該多關注內核。同理,一些情色片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本能》《戲夢巴黎》都有著不錯的內核,不能因為是情色而忽略了它要傳達的東西。雖然很多人都是奔著情色去的……
到哪都會有這麼一群人,牛逼的人,牛逼的公司,牛逼的 Title,在牛逼的軟件裡說著牛逼的事。沉悶的包裝,虛偽的矯飾,乏味到令人沮喪。
2021-02-06#
有兩種方法可以快速梳理想法,第一是構建最小閉環,圍繞閉環快速迭代;第二是每次構建最小碎片,最後把碎片拼成整體。
以一般的價格買下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比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下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
—— 巴菲特
讀書就像吃飯。吃飯是給人身體養分,讀書是給精神養分。
思考的魅力就在於它是將我們閱讀到的內容,分析整合成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依靠外部知識的勉強灌溉。經歷過自己主動思考的東西,會更加嚴密、謹慎,這是靠著孜孜不倦的閱讀而無法得來的。
2021-02-05#
類似的企業還有 Twilio、MongDB、JFrog ,他們都是踐行 「API 即服務」的公司,我十分建議持有,它們會成為未來互聯網世界的骨幹。
偶然發現段永平在雪球上有帳號,而且非常活躍,完全不像其他大佬,感覺親和力很強。同時也發現有人整理了他與網友的互動的一本書,這本書讓我有種頓悟的感覺,很多觀點和想法被他精煉地總結了出來,和自己的不少想法高度一致,讀起來非常爽。
2021-02-04#
近日 clubhouse 的大熱,讓我認識到了個名詞:產品蝗蟲。顧名思義,這批蝗蟲會在豐收地啃食一切,進而瘋狂地輸出,引人厭煩。
2021-02-03#
雇員與雇主本質上是金錢買雇員的產出。996 一方面是破壞了這層契約關係,另一方面,變態的加班會導致效率的低下,最終也提升不了產出。惹怒了員工,也沒達到提升產率的目的,雙輸。
讀《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如果我忘了一件事,說明這件事對我來說不重要;一旦一件事開始求快,那麼說明我開始不關心這件事。
讀《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騎車和坐車的區別是,坐車是處於一個封閉的環境,我無法直接感受到周邊的風景。騎車則不一樣,我能感受到碾過一顆石子,迎面吹來的花香,以及溫暖的太陽,周邊的萬物似乎是和你一體的,沒有什麼隔閡。
國內的環境,很少有反哺的教育,例如給母校捐贈,給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為何?而南方似乎相對於北方好一些,這是什麼導致的呢?
2021-02-02#
企業家花費數十億美金,只是為了告訴人們這個東西那個東西是他們必需的。人們被各式各樣的消費所填充,以至於沒時間去享受其他的生活。
I am by nature a idealist. 我是一個骨子裡的理想主義者。
大談感悟的時候,在別人看來會不會覺得很好笑?這點破事都能有這麼多來說。
2021-02-01#
讀《光明共和國》。命名就是賦予命運,聆聽則是服從。
有個詞很有意思,叫 “外網”,意思是國外的互聯網。互聯網本沒有國界,然而硬是被人為地隔為兩半。
由此有一個衍生詞叫 “全網”,即 “整個中國互聯網”。互聯網理應是無邊無際和去中心化的,但區隔和審查居然就使 “全網刪除” 成為可能。
一旦習慣於區分內外,心中的牆便已形成,也就達到了它們最初的目的。
—— 丁宇
昨天提到內容電商會毀了內容,這是一個典型的模式毀掉根基的例子。同樣,以流量為評估指標,同樣毀了很多東西。深而廣的內容越來越少,因為費時費力,淺而短的內容越來越多,因為受眾大,易接受。
讀庫有句話:我們把書做好,等待您來發現。我覺得這話說得很好,略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唯一不好的點就是應該把「您」替換為「你」,因為出版社和讀者是平等的朋友關係,沒有尊卑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