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之際,接下來最重要的選擇,莫過於今後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將要去哪裡學,學什麼。
遙想當年,我成績出來時大不如意,心灰意冷,但又沒有複讀重來的勇氣。在對未來的規劃和自身定位上,更是一片迷茫。對照著成績,翻看著厚厚一疊志願選擇的書籍,在各種網站上來回切換,做著千百種排列組合,思考哪一種排列組合最優。
對於未來,我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但遠遠說不上是周密的計劃。由於一直沒有出過外省,加之自己渴望飛出去的念想,所以在一開始就劃定了大範圍 —— 要出省讀大學,放飛自我,追尋自由。北方大澡堂難以接受,首先要排除。殊不知,我因恐懼北方大學的大澡堂,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失去這些機會帶來的教訓,遠勝於大澡堂帶來的害羞。關於專業,那個時候土木還是熱門專業,也是父輩推崇的專業。我雖然迷茫,但還算保留一絲清醒,那就是土木、學醫等這些父輩們口中的「金牌專業」並不適合我,也是應該排除掉的。
那麼我最想要的是什麼呢?其實當時也沒有定論。高中時期,羨慕文學社的同學能夠寫出美好的詩文;因為喜歡做志願和讀書去了圖書館當志願者。那我是想要從事文學相關的專業嗎?並不是,文理分班選擇時,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理科,因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理科有著獨特的魅力,規矩、理性、萬事萬物都可解釋。而文科給我的固有印象是矯揉造作,固定刻板,以背誦論英雄(當然,並不是)。
當時的我,對軟件工程或者計算機類的專業充滿好奇和向往。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好奇心旺盛的我在圖書館接觸了大量科技相關的書刊書籍,這些書刊書籍給我種下了計算機的種子。我每週都會去期待最新的雜誌將會提到什麼新奇的技術,甚至是影響到學業。那種新鮮感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直到填志願的那一刻。所以我的第一專業是計算機相關的,其次才是我所選學校裡退而求其次的專業。
當然,最終也沒能如願去學習計算機,反而走上了我理科中最為薄弱的化學道路。其實,即使學了化學,那種計算機的啟蒙還是在的,也可以通過轉專業的方式或者自學走上計算機道路。但是我都沒有。究其原因,還是我對計算機僅是好奇而非熱愛。
關於填志願要考慮的東西,最重要的莫過於思考三個變量:城市、大學、專業。每個人對於這三個變量的優先級都不太一樣,但都各有道理。我當時並沒有這麼清晰的認識,只是想著找一個不錯的學校,然後學著感興趣的專業即可,城市我倒不是很在意。但如果放長遠來看,城市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的變量。一線城市的資源,遠超其他非一線城市,不管是學術上,還是實習就業上。但這並不是選擇好的城市就萬事大吉了,大學是一個學生即將生活四年的環境,而環境是最容易影響人的。這個學校是開放自由,還是官僚氣息嚴重,一點一滴都會滲入到一個學生的骨髓,影響其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專業作為和學生最為息息相關的一個維度,我認為感興趣最為重要,這有可能是一個人未來要從事一生的職業。有興趣,再難也是苦中作樂,沒興趣,再簡單也是烈日前行。
這麼說來,最優的選擇當然就是一線城市頂級大學的感興趣專業,這道理誰人都懂,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這個選擇,所以這是一句廢話。我的建議是,那些對自己有清晰認識的人,可以專業優先,次之城市,然後學校。對於像我這樣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己的興趣沒有清晰定位的人,先學校而後城市,最後是專業。學校是個小環境,影響著一個人的身心發展;城市是一個大環境,決定一個人的職業天花板。而專業,有可能只是匆匆四年的一次邂逅,從此不再相遇;也有可能是伴隨一生的枕邊人,辛酸美好皆在其中。
我非常建議在此刻迷茫的學生,可以看看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書中談到眾多主題,其中的「談升學與選課」寫得很好,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