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這是一本文化大革命期間獄中的回憶錄,記錄的人物多種多樣,扒手、建築師、工程師、大學教師、醫生、企業家、政治家等各式人物都有,文筆好,可讀性強。作者杨小凯不是簡單的記錄經歷,而是在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他的思想觀念也伴隨著自己的見聞而改變,這是該書比較值得關注的地方。
作者介紹#
杨小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因為《中國向何處去》而聞名,那時他還叫做杨曦光。而後經過自身的努力,在經濟學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再次聞名世界。從書中就能看出他是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虛心好學,並能將理論付諸實踐。一個沒上過大學的青年,靠著虛心向獄中的工程師和教師學習,掌握了英語、微積分、經濟學以及很多知識,這些都為他出獄後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打開了更為廣闊的世界大門。
可能這時會有人冒出這樣的說法:要是他沒有這段監獄的經歷,怕是做不出這樣的成就來。—— 這話我是不敢說的。歷史不可假設,就算假設他沒有這段經歷,我相信以他的才能,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來。苦難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要素,而且,為啥監獄裡多是工程師等高級知識分子,這不值得反思嗎?
相似書籍#
這本書和王學泰的《監獄瑣記》非常相似,記錄的都是同一時代同樣的獄中故事。《監獄瑣記》裡有一章提到徐璋本我印象尤為深刻,徐璋本和錢學森同為加州理工校友,他研究反導,錢學森研究制導。徐璋本回國而錢學森留美,前者在「鳴放運動」中反對馬克思主義,並因效仿美國多黨制的言論和動機,被捕入獄。一個鋃鐺入獄,一個享譽中外,這個對比讓我想起《一滴淚》中的巫寧坤和李政道,基本是同樣的選擇,同樣的遭遇。
他們的經歷都凸顯了一個道理:時代和環境對人的影響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