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先生在本書中講了自己對「美感」和「快感」的理解: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源於實際要求的滿足,它們不是一個東西。
最典型的例子是,你對一個美女產生了勃起的行為,然後忍不住以此為幻想很爽地打了飛機。前者的勃起行為是由美女的美感引發的,後者的這個快感是因為你有想要和她做愛的「需求」被打飛機滿足了。
由此我們可知,美感往往伴隨著快感。這裡的快感指很多種,一首美好的音樂可以讓人感到愉快;經過努力通過考試會感到興奮;美味的食物讓人感到滿足…… 這些其實都可以統稱為快感。獲得快感的條件,一般是什麼需求得到了滿足。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快感並非總源自美感。
例如打飛機的例子,憋了一個月,你決定釋放下,也許一個完全不具備美感的小視頻就能讓你釋放開來。更直白的例子,打完飛機後來一根煙,也會讓人非常舒服,然而其中並沒有涉及到任何美感。
如果這個推斷是成立的,那可以指導我們的很多行為,或者改變我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
一對男丑女美的夫妻,看似很不搭,但卻異常恩愛。或許是男生的幽默讓女生感到愉悅,女生的美貌吸引了男生,雙方因不同的訴求被滿足而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持續的快感,從而維持了恩愛的關係──這裡正好提出我的觀點:快感是維持一段良好關係的條件。
為什麼?因為一段關係的兩頭是兩個個體,如果他們互不需要,那關係就無法建立,而如果相互需要,就會產生被滿足的快感。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美感持久還是快感持久?
這一話題朱光潛先生沒有討論,我的觀點是美感更為持久,快感則如它的名詞構成一般──很「快」的感覺──雖然它的本意是「愉快的感覺」。在快感很「快」這點上,我相信每個男生都不會持反對意見,除非他完全沒有經驗。
從日常的體驗來看,快感不持久也能很好地理解,畢竟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快感便轉瞬即逝。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追女孩子時,追到的快感很快消失;饑腸轆轆時,吃上飯的快感很快消失…… 比比皆是。
那麼,如果快感不持久,那麼一段以快感維持的關係豈不是很短暫?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快感雖然短暫,但始終存在永遠滿足不完的需求,而需求一旦被滿足,則會產生新的快感。所以,如果一段以簡單快感維持的關係,比如性生活,比如金錢,一旦雙方習以為常,那就這段關係就會瀕臨分手的邊緣──因此,我們需要持續的驚喜,以帶來持續的快感。
除此之外,別忘了前文提到的美感往往伴隨著快感。
而美感的產生與實用活動無關,意味著美感是「無所為而為」的產物。空間和時間能產生美,外在和內在也能產生美。
如何理解空間能產生美?有句話總結得很好:「距離產生美。」主體和客體保持適當的距離,則能獲得最佳的審美效果,反之則不得其美感。蘇東坡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謂是最好的詮釋。
如何理解時間能產生美?對於美好之物,我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感受到了美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美感會逐漸消失,正如孔子所云: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但有趣的是,現時的感受,在未來可能會成為美感的來源。譬如說我們回憶過去,常常是感覺到美好的、愉悅的,甚至有些經歷在當時很痛苦,但是當它成為過去,再回首時卻是一件美好之事,如高考這段經歷。
如何理解外在能產生美?這個理解起來再容易不過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藝術作品都能輕易讓人產生美感,另外廣為人知的黃金分割線也能讓人產生美感──這是經過實驗證明得出的結論。
如何理解內在能產生美?這就不得不提聯想這個強大的推動力了。聯想能夠讓舊的事物詮釋新的東西,多數人覺得一件事物美,往往因為它能夠喚起美好的聯想。所謂「記得綠羅裙,處處怜芳草。」
正因為這些普遍且容易的美感誘因,使得美感並非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反,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所以,無論我們是產生持續的快感,還是產生多樣的美感進而產生快感,都能較好地維持一段良好的關係。